一起同行的亚洲人齐心培育会士

3

天主教亚洲主教团协会为落实其成立50周年之际所发布的《曼谷文件》,特别在吉隆坡举办了一次“亚洲男女修会培育导师培训营”。这培训营于2025年8月28日至30日,在天主教吉隆坡总教区牧民中心﹙APC﹚举行,迎来了70位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会士,其中包括来自印度、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韩国、孟加拉、缅甸、澳门和香港等等。对亚洲议题非常熟谙的培训团队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和平信徒共为8人,分别来自菲律宾、印度和新加坡。在谈及培训营的课题之前,让我们先稍为了解一下亚洲主教团协会﹙Federation of Asian Bishops’ Conferences, 简称FABC﹚和发布于2023年3月15日的《曼谷文件》﹙Bangkok Document , March 15, 2023﹚。

亚洲主教团协会走过五十周年

在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访问菲律宾马尼拉之际,180位亚洲主教首次在马尼拉齐聚一堂。主教们在会议中表达了他们渴望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认为有必要根据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精神来定义和阐明“亚洲教会”的意义,并勾划出“教会在亚洲”的样貌。亚洲主教团协会﹙FABC﹚因此因缘际会,于1970年就已俨然成型了。

亚洲主教团协会原本计划在2020年纪念成立50周年,却因疫情不得不推延至2022年。大会于2022年10月12日至30日在泰国首都曼谷顺利召开,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20位枢机、120位主教、37位神父、8位修女,以及41位平信徒代表,总计226人共聚一堂。众人以共议的精神,设法展现“教会在亚洲”的样貌。

与会者一起纪念和规划未来数年的发展方向;反省环绕教会在亚洲的关键问题,以及讨论如何在应对当今挑战的同时,为建设更美好的亚洲做出贡献。大会拟定了会议文件,其标题为“一起同行的亚洲人”,并以玛窦福音第2章第12节做为副标题:“……就由另一条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透过《曼谷文件》开辟新途径

大会所通过的会议文件,交予特别小组加以完善,并于2023年3月15日由大会秘书印度孟买辅理主教德希尔瓦﹙Allwyn D’Silva﹚在线上活动中发表了大会文件:“FABC 50 Bangkok Document”,以下简称《曼谷文件》。德希尔瓦主教认为《曼谷文件》将对亚洲教会产生重大影响,是亚洲教会给予普世教会的贡献。

这份《曼谷文件》共分为五个章节,并重点关注多个贯穿三贤士旅程的动词:关于大会主题的“一起同行”、“检视”当今亚洲出现的挑战、“分辨”针对这些牧灵挑战的回应、就亚洲教会与普世教会之间的关系“献上我们的礼物”,以及最后以亚洲目前的牧灵存在“开辟新途径”。

的确,亚洲的广袤与深邃使人很难厘清影响这片浩瀚大洲议题的多样性。因此,《曼谷文件》将重点放在对亚洲社会最有冲击力的实况上,并确定下列九个主要优先议题:一、移民、难民和原住民,往往离乡背井,四处漂泊;二、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三、在快速变化的亚洲社会,妇女的角色不断演化;四、性别议题冲击教会与社会;五、青年对抗新世界;六、数位科技的影响;七、面对都市化与全球化,促进公平合理的经济;八、危害我们共同家园的气候危机;以及九、跨宗教对话实现亚洲大陆的融洽与和平。 ﹙参《曼谷文件》,第30号﹚

以亚洲人的方式齐心培训会士

此次由亚洲主教团协会所举办的“亚洲男女修会培育导师培训营”,安排了多位重要议题演讲人,其中包括了于2023年在线上发布《曼谷文件》的印度主教德希尔瓦﹙Allwyn D’ Silva﹚、亚洲主教团协会副秘书菲律宾籍的安约神父﹙Enrico Emmanuel Ayo﹚和圣母升天修女会总会长曾纳度修女﹙Dr. Rekha M. Chennattu, RA﹚,吉隆坡总主教廖炳坚也应邀致词。

培训营以7人为一组,共分成10个小组,然后分别以个人、小组等等组合的方式深入地探讨《曼谷文件》。主办方透过共议精神,协助营员一起在亚洲教会中携手同行的氛围内学习和了解《曼谷文件》、看见其精髓和设法在小组内达成共识,以及具体地在各自的会士培育中落实《曼谷文件》的精神。

主徒会共有两位会士参与此次重要的培训营,来自马来西亚的省会长黄鏓颖神父和来自印尼峇都联合初学院的初学导师尤迪瑞神父﹙Justinus Jabur﹚。身为亚洲人会士,他们秉持着主徒会会祖刚恒毅枢机的教诲,推行教会本地化的进程:从异国的表达方式到本地化的宣讲。他们在培训营中获益良多,愿意成为亚洲对话与和解的造桥者、桥梁和工具,诚如《曼谷文件》第110号所提:

“成为‘桥梁和造桥者’是最能代表亚洲教会的使命及给各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好消息的形象,概括了耶稣的使命和目的。我们宣称耶稣是基督和天主的化身,祂生于亚洲,在亚洲长大,并在这大洲孕育了伟大的灵修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