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童年,想起祖母。
提起祖母,就忘不了她的“分享”之道。
祖母是新加坡娘惹,祖父是马六甲峇峇,身上流着原住民的血液。父亲虽是次子,却自成家后就一直和祖父母住在祖屋里。当时是祖父当家,父亲极少有机会表示意见;田里周而复始地只种些水稻和蕃薯等成本不高,而利润也少的农作物。
从小,我乐于坐在祖母膝前,听她讲述我们家族的往事。祖父原是富家子弟,惟不愿继承祖业,反而赤手空拳地到当时少有人迹的阿依沙叻开山辟地,建立家园。一对新婚夫妇,连一间像样的栖身之处也没有,却展开了一段艰辛的新生活;祖母并没有埋怨,可是日子一样的不好过。
我进入小学后,家境依然不阔余,母亲向祖父拿钱买东西的那一幕历历在目;有好多次,母亲是“无功而返”。
由于父母亲都必须为生活而忙碌,从小都是祖母在照顾我们。每当有客人给祖母送来一些水果,即使是一颗小小的水梨,她也会毫不犹疑地把我们召集到身边,然后从她的腰包内掏出一把小刀,慢慢地削去果皮。切成片后,先分给我们,若有剩余,她自己才吃上一口。
那份关爱以及乐与晚辈分享的风范,从此深烙我心。
虽是浅尝,却使我永不忘怀。
祖母,谢谢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思索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