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85友谊长存

5

继“点燃85”回营已过了十载,2025年8月下旬,马六甲圣德肋撒堂及圣玛利亚堂“1985坚振班”于40年后,再次在波德申举办三天两夜的回营,取名“心繫85”。我们期待已久的回营在今年如期举行,这真是一个信仰与友谊的欢聚。

心灵手卡灵修导引

适逢今年是禧年《希望的朝圣者》,我们回营的神师是主徒会会士黄进龙神父。回营首日,黄神父就给我们每人分发了一份心灵手卡,即《天主是爱:福传者的灵修导引》。手卡内包含七个重点主题,每个灵修主题都附上子题及提示。黄神父将它比喻为七个抽屉,整体归纳清晰且易于使用。

谈起和黄神父的缘分,就要追溯到1985年的领坚振圣事。那年我们正好15岁,是一群年少轻狂,背负着无数的梦想和期待的少年。领坚振后的第三年年初,黄神父适时出现,协助我们将为主作证的火心延烧下去。然而,我们也曾在岁月的流逝中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遇到磨难和挑战。老话常说,一个人倘若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不历经风霜,哪能茁壮成长。略闻有一种花叫风雨兰,只因它在雨后开放。人不经历风雨如何盛放,如何孤傲霜雪。

人生有如朝圣之旅

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人的一生有如赴一趟朝圣之旅。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风雨雨,时时信靠天主,且要坚定勇敢地向前走。因为真正的成长,不是在顺境中得来的掌声,而是在逆境中依然选择与主同行的那一份希望的执着。就如同黄神父在《一位朝圣者的祈祷》的歌词中写到 “仁慈的天主与我同道偕行,开启我心扉,展现美好人性,使我成为照亮人心的晨星,迎来希望,充满平安与喜乐。”

回营首日当晚,我们向神父办了和好圣事,先净化心灵,准备自己做好避静。晚餐后,我们以泰泽祈祷作为第一天的晚祷。藉着共融祈祷、咏唱、静默、个人默想,寻求与上主共融。我们透过祈祷,得以在与主相遇的生活中前进,并且承担起责任覆行福传的工作。于是,当我们内心感到平安时,便能重新启发生命的意义。祈祷与生活不可分开,否则祈祷就成了空谈,生活也因此失去了方向。

相遇是生活的艺术

第二天是主日,我们到波德申圣母无染原罪堂参加主日感恩祭。圣母无染原罪堂隶属吉隆坡总教区的五间朝圣教堂之一。早上十时半的英淡双语弥撒由陈新伟神父主祭、黄进龙神父共祭。

该堂礼仪组也邀请我们其中几位同学参与弥撒的礼仪,我们满心欣喜地接受。这是我们首次参与英淡双语弥撒,并体验了两种语言可以如此和谐的相互交融,尤以淡米尔文圣歌的歌曲旋律更是优美动听,也使我们更深的对普世教会层面上的理解与尊重。陈神父的证道温和而充满正量,他带领我们省思旡染原罪圣母的圣德及善度简朴的生活。

弥撒后,一位该堂教友负责人为我们讲解圣堂的历史与朝圣的意义。讲解后,她便带领我们一起走在朝圣之路,并齐声诵念荣福五端玫瑰经。我们仿佛走在信仰的道路上与天主相遇,每一步伐和声声的祈祷有如馨香之祭直达天上。之后,我们回到教堂内与其他朝圣者一起参朝拜圣体。在朝拜圣体时,我们静默、祈祷,感受耶稣基督的临在,亲近祂,让内心回归至最深的平安。经过此神圣的朝圣活动,让我们在信仰的旅途中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力量。愿这次的经历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引,让我们继续在爱与信仰的道路上勇往前行。

安宁疗护人生四道

在回营的最后一天,黄神父引用了圣经的话,即斐理伯人书第3章第20-21节:“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我们等待主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从那里降来,他必要按他能使一切屈服于自己的大能,改变我们卑贱的身体,相似他光荣的身体。”这一番话使我们更了解我们在此世生命的意义,朝向永生的路、生命来自天主也终将归于天主,我们生命的旅程就是一道返乡的路程。

黄神父接着对我们说,在安宁疗护上,与生命告别是很重要的过程。因此, 我们应自我提醒和引导长者做好面对人生终点的准备。人生四道即:道谢、道歉、道爱、道别, 也就是说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天堂见。话语虽简单,却是病人与家属送给彼此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彼此陪伴、对永生抱持希望,全心交托,安心放手,让天主接手。这正是一道返回天乡的路。

陪伴我们多年的黄神父性格温文儒雅,充满智慧且德行并重的神父。他像是一位父亲般给予理解,关怀和安全感。他也像兄长一样,聆听我们倾诉,给予建议与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像朋友一样,和他分享生活的点滴,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人人都有老师,但不是人人都有同行一生的良师。我们这班毕业已近40载(1985-2025)的同学,真正地活出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了。这感情如此深厚与和谐,他亦父亦兄,亦师亦友,感恩遇见,感谢陪伴,见证一起在信仰中成长!

分享生活见证信仰

回营结束后,一位远在澳洲当护士的同学珍惜相处的时光,她表示:“在主内的兄弟姐妹是我们走上天乡之路, 结伴同行的最佳同伴,因我们懂得互相代祷的重要性。”

目前在印尼高就的同学,分享了他写于他母亲逝世周年时的笔记:“谁在生活中不受磨练或没遇到困难?在不同年代各有不同的挑战。人生就是要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高手,需具备知识、经验、选择和智慧。这些体验是在不断的磨练中才学习到的结果。家庭成员的付出和分担也成为一种动力, 给了母亲临终安老的希望。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实现了母亲的梦想与期待。”

另一位已经移居到槟城多年的同学则写道:“经过了四十年的岁月,我们终于能在这三天两夜里再次相聚,彼此分享欢笑、回忆与心声。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礼物。分别的时刻虽然让我感到依依不舍,但我更愿意将这份不舍化作祈祷与祝福。愿天主继续守护我们每一位,赐给大家平安、喜乐与健康。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彼此的情谊都不会因距离而淡去,反而会因这次的重逢而更加深厚。愿我们带着满满的爱与回忆,继续走好前面的道路。期待未来某一天,我们能再度欢聚,继续延续这份难能可贵的情谊。愿主的平安常与你们同在。”

而一位性格坚强,勇敢面对逆境,不屈不饶的同学提到自己的收获时说,“在这朝圣之旅,我感触最深的是神父讲道的重点之一:当你把开心的事分享给朋友,你的快乐就翻倍。当你伤心时,让你的朋友倾听你的心事,你的烦脑就会减半。”

传递希望的朝圣者

黃神父对真福八端中“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玛五 3-4)的诠释,启发我们将圣经的话语变成关怀的行动。

“心繫85”的回营虽已结束,但爱德的行动仍然在继续。“1985年坚振班” 这一班同学一起关怀与支持弱势族群,将爱心奉献赠予马六甲“救主之家” 和一位患病的同学。我们在这意义深远的禧年里,怀着希望,继续努力成为“传递希望的朝圣者”。

感谢天主的指引,让我们有机会共同走过这段美好的旅程,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愿这段短短的朝圣之旅的回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继续照耀前方的路。耶稣教导我们要有谦逊的心,并且要怀着坚强的信德,努力完成天主委托我们的使命。人生的旅途虽然崎岖难行,但有耶稣与我们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曾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