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教史 说主徒会

4538

谈传教史主徒会﹙The Congregation of the Disciples of the Lord﹚为首任教廷驻华代表刚恒毅总主教(Celso Cardinal Costantini,于 一九五三年升为枢机)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在中国创立的神职修会,强调文化传教。

除在台湾工作外(设有恒毅中学、恒毅杂志、若干堂区),并在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创办学校、活动中心及在堂区工作,也在新加坡、及加拿大多伦多等地的堂区为华人服务。拉丁文称作Congregatio Discipulorum Domini,简写为C.D.D.。主徒会现有三个会省:中华会省,印度尼西亚会省和马来西亚会省。

 一、刚健、有恒、弘毅的刚恒毅枢机

天主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召唤诸圣人圣女,以不同的神恩去建设祂的教会。一九二二年圣诞节后,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风尘仆仆地抵达中国北京,他是圣座遣使中国的首任驻华代表,也是主徒会的会祖刚恒毅总主教(Celso Costantini)。他衔命出使中国,在当时充满挑战的中国教会里,响应了一个不平凡的使命,在驻华宗座代表的职务中,为福传中华播种耕耘。当他向着遥远陌生的东方古国出发时,坚定地以〈夫至大〉通谕之重要思想为自己的理想和未来的行动方向,让宗座代表保持宗教超然立场,不袒护任何政治利益,因为教会是至公的,教会事业只是服务。

担任中国宗座代表十年,刚枢机积极培育本籍神职人员,设立本籍教区、在上海召开第一届全国教务会议、遴选六位主教到罗马祝圣……。他的努力终于促成本地圣统制的实现。而他心中有一个更务实的计划:成立国籍修会。这个行动在当时确实是一项创举。一九三三年他因健康因素请辞,返国后依然心系中国,后来田耕莘主教成为东亚第一位枢机、中国圣统制成立、中梵建交……这些中国教会的大事都与他的努力息息相关。

二、中国第一个国籍神职修会团体––主徒会的诞生

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刚恒毅总主教创立主徒会。同年,刚总主教在宣化城外购置了一个溪畔的山谷,作为中国神职修会――主徒会的母院。母院――爱玛坞会院,为中国式建筑,在西侧山头有座古庙,从会院望上去,非常醒目,因此当初购买土地时,原计划把山上的庙一起买下。然而会祖却希望主徒会士们能够以善言懿行,让基督的清香在四周散发,等周遭百姓皈依基督了,再以圣母像代替佛像,使之成为一个朝圣地。

刚恒毅总主教创立国籍修会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中国社会偏见,认为天主教是洋教;其二,因教会需培育博学多闻又精通国学的中国神父,运用更恰当的方法,把福音介绍给自己的同胞。修会取名「主徒会」,是纪念基督派遣门徒做前驱,为福音铺路,主徒会会士也应做祂的开路先锋。

一九三一年三月卅一日,主徒会在宣化代牧区正式立案。按主徒会会祖的思想,主徒会灵修的中心是「无所不在的天主」,众人在祂内生活、行动和存在(宗:十七,28),而特以「热爱圣体及效忠圣座」为修会灵修表征,落实及表露天主临鉴于人心、于团体。天主教「本土化」是主徒会的使命特色,期以天主教圆满的天人关系,提升中国天人关系到达超性圆满境界。故净化和圣化民俗,创造基督化生活的精神与风格,一直是主徒会努力的方向。

早期教会透过希腊哲人的逻辑思想法则,把信仰介绍给西方的博学之士,刚枢机认为,中国贤哲的思想亦可成为真理的跳板,把中国人导向基督。圣保禄宗徒敢于雅典人前揭示未识之神,中国古代先哲犹如那座无名之神的祭坛,可从孔孟或老庄到达基督。所以,主徒会要求培育精通中国文学及圣多玛斯学说之有圣德者,投身于中国哲思探讨、教育、出版文化及福传行列,正确地诠释天主教思想,最终达到「中国基督化、基督中国化。」

主徒会之首要及普遍目的是光荣天主、成圣自己,而特殊目的则在于福传中华。刚枢机创会后,期勉会士向分布天下之中华儿女传播福音,尤其是青少年及受压迫的穷苦群众。主徒会努力发展神恩,对海外华裔不遗余力地加以关怀和照顾,尤以需要华裔司铎服务的地区为优先,全力培育本地圣召。

刚枢机来自意大利,但这不是主徒会强调「效忠圣座」的主要原因。当年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在与主同行的路上认出主基督后,连夜赶回耶路撒冷,报告宗徒,主徒会士也经常注视伯铎圣座,为了更有效地为中华儿女进行神圣之福传。并因每天「在分饼时认出祂」,而自然流露「热爱圣体」的一面。

三、历史进程中修会的福传足迹

一九四八年初,主徒会总会长为因应时局,开始安排部份会士迁往南方及海外。因此会士们分批抵达印度尼西亚、台湾、香港、菲律宾、罗马、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地。

印度尼西亚:

一九四八年夏,首位主徒会士由上海前往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后转往马郎创办学校;同年冬季,另有六位会士抵达坤甸,也在当地创办数所学校。

前往印度尼西亚的会士,于八零年代后,在马郎近郊、巴利岛及坤甸郊区,兴建了三所具本土色彩的避静院及活动中心。除了提供福传所需的场地,又投身社会服务行列,如:协助推动储蓄互助社、提升农产物之质量、建立艺术从业人员之家等。随着印度尼西亚华文的开放政策,主徒会也在小学开办了华文班,希望在华文教育及中华文化方面能有所贡献。

台湾:

一九四九年,主徒会总会院正式迁往台北,会士在同会弟兄郭若石总主教负责的台北教区,开始福传及牧灵工作,创办《恒毅月刊》、恒毅中学,筹设幼儿园和诊所,也有会士任职辅仁大学及台湾牧灵研习中心。除了台北总教区的工作,又有会士前往花莲、高雄服务。

主徒会服务过的堂区有:华山(救世主堂)天主堂、民生西路(圣母无原罪)天主堂,及同安街南堂(圣若瑟堂)。一九六零年郭总主教请辞后,修会也将华山、民生西路、南堂三堂区交由教区管理,但仍继续代管基隆三堂区:文安里(耶稣君王)堂、七堵圣耀汉天主堂、基隆圣母升天堂,直到二零零零年后,才陆续把堂区交给教区管理。

另有三个堂区,由建堂之初迄今,多年来一直由会士负责照管:长安天主堂(宗徒之后堂,一九四九年。)阳明山耶稣圣体堂(一九五七年),以及高雄万福天主堂(一九六六年)。

马来西亚:

一九五七年春天,主徒会从台湾派遣会士前往马来西亚,接管彭亨州的文冬公教中学,同时在彭亨州担负起数个堂区的工作。在当地培育的会士陆续加入福传行列后,堂区工作在持续发展中逐渐走向深耕。

八零年代起,主徒会在八打灵和马六甲,先后建立了圣依纳爵堂及主徒会小修道院,小修道院今已改名为主徒会培训院。九零年代,持续并扩大推展文字事工,实践主徒会以文化众的使命,陆续成立了「芥子福音传播中心」、「光仁服务中心」以及「刚恒毅研究中心」,特别着重中文的文字出版工作。

二零零零年之后,则透过「芥子家族」,从事家庭事工;又成立「平信徒圣经研读学会」,借着「小盘石圣经课程」,推动万人读经运动。二零零七年在多伦多总教区的邀请下,派遣会士前往加拿大圣曹桂英堂服务。

四、主徒会迈向88周年庆––主徒弟兄展神恩,中华儿女蒙救恩

八十八年前(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主徒会在宣化成立之初,即以培植本土神职人员做福传有效工具为己任。世界渐成「地球村」的今日,传统中华文化受冲击而急剧变化,主徒会秉持修会传承,不故步自封,亦不标新立异,继续在「基督化」与「本地化」的接轨过程中创造「新」意,为基督福音广传尽心尽力,祈愿天主降福:「主徒弟兄展神恩,中华儿女蒙救恩。」